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近期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孫振飛博士,劉思然教授(通訊作者),武漢大學何曉琳副教授(通訊作者)等在國際有名考古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發(fā)表了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uncovers sophisticated mould-making techniques of the middle-Shang period (14th-13th BCE)一文。
該文章通過顯微CT等技術,對臺家寺陶范的內(nèi)部結構,組成成分和制作工藝等進行研究分類,揭示了安徽阜南臺家寺中商時期陶范材料的復雜生產(chǎn)流程和使用策略。
▲采用布魯克XRM獲取的一類陶范三維圖像[1]
這一研究重建了臺家寺遺址復雜的陶范生產(chǎn)使用流程,揭示了中商時期陶范制作的諸多工藝創(chuàng)新。這一系列新興陶范制作技術為殷墟青銅鑄造業(yè)奠定了基礎。該研究還體現(xiàn)了顯微CT技術在表征陶范時的明顯優(yōu)勢,可在無損前提下揭示材料內(nèi)部的復合結構,還原陶范生產(chǎn)制作中的關鍵技術。[2]
論文原文可見參考資料[1],詳細中文介紹可掃描下方二維碼,或查閱參考資料[2]
▲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劉思然教授
劉思然博士,畢業(yè)于英國倫敦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有名科技考古期刊Archaeometry編委(Editorial board member),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Anthropological and Archae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Method and Theory, European Journal of Mineralogy,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losOne審稿人
參考資料:
[2] 顯微CT揭示中商時期陶范材料的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
文章轉(zhuǎn)載于布魯克X射線部門公眾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服務電話:
021-34685181 上海市松江區(qū)千帆路288弄G60科創(chuàng)云廊3號樓602室 wei.zhu@shuyunsh.com